首页
关于我们
工程监理
招标代理
工程咨询
资讯中心
企业文化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北京市市级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管理办法》修订问答 北京财政 昨天 近日,北京市财政局印发了《北京市市级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管理办法》(京财绩效〔2021〕1837号,以下简称《办法》),对2019年出台的相关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进一步落实中央提出的新要求,适应当前工作发生的新变化,着力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此次《办法》修订,市财政局对相关问题作出了解答。 问此次修订《办法》的背景是什么?有怎样的意义?答:北京市在2019年制发了《北京市市级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管理办法》,《办法》实施两年来,对规范我市事前绩效评估管理、加强项目评估论证、提高预算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近年来国家层面绩效管理意见的出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对事前绩效评估的定位、评估流程和评估指标维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前绩效评估工作重点在于解决项目(政策)立项的先期论证,规范立项机制,评估结果是项目入库和预算批复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伴随实际工作中对事前绩效评估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入,现有《办法》难以满足客观形势变化及实际工作需要,亟需进行相应的修订。 通过新修订的《办法》,一是可以压实预算部门的主体责任,提高申报项目、政策的质量,保证符合事前绩效评估工作的要求,为预算安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进一步强化事前绩效评估和预算编制的有机衔接。二是可以提升事前绩效评估的效率和质量,强化评估结果的精准性和可用性,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事前绩效评估在落实政府过“紧日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问修订后的《办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新修订的《办法》共计七章30条,主要包括: 一是总则。主要说明了制定《办法》的依据,事前绩效评估重点关注的事项,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开展评估工作的依据。 二是事前绩效评估的分类。主要包括事前绩效评估的分类以及各部门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的要求。重点说明了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和政策事前绩效评估分别重点关注的事项。并针对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具体内容进行了解释。 三是事前绩效评估的组织管理。主要明确了各部门、预算申报单位以及参与事前评估的人大代表的相关职责。重点说明了市财政局组织开展事前评估的工作流程。 四是事前绩效评估的方式方法。主要明确了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的工作方式以及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的工作方法。 五是事前绩效评估结果应用。主要说明了事前绩效评估的结果以及得分的相关要求,强调了事前绩效评估的结果应用。 六是事前绩效评估报告及资料。主要明确了报告的组成、报告撰写的要求、报告附件的要求以及评估资料保管的要求。 七是附则。主要对部分特殊项目、政策的事前绩效评估方式进行规定。问此次主要从哪几方面对《办法》进行了修订?答:一是增加财力匹配原则,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根据《国务院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加强财政政策评估评价,增强政策可行性和财政可持续性”的要求,在评估原则中增加了财力匹配原则:事前绩效评估要树立财政可持续意识,新增重大项目、政策应充分结合财政可承受能力进行评估,以增强重大项目、政策的可行性和财政可持续性。 二是对评估指标进行了优化,使评估更加科学。采用国际通用的“经济+效率+效益”的原则,将原《办法》中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指标由立项必要性、绩效目标合理性、投入经济性、实施方案有效性、筹资合规性调整为项目必要性、项目可行性、项目经济性、项目效率性和项目效益性。将政策事前绩效评估指标由政策设立必要性、政策目标合理性、政策资金合规性、政策保障充分性和政策的可持续性调整为政策必要性、政策可行性、政策经济性、政策效率性和政策效益性。将绩效目标合理性、筹资合规性等融入二级指标,并通过分值权重的不同突出事前评估的重点。 三是细化评估方法,强调替代方案。细化现有评估方法应用要求,明确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在应用时,要突出对替代方案的价值判断。即要求预算部门结合项目(政策)特点,提供不同方案,或同一方案中可否有技术经济性的优化比较,并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从中选取***优方案予以立项。 四是明确特殊事项。新修订《办法》对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涉密项目、推进“放管服”工作以及保障制度持续性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主要有:一是明确“已经过市委常委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决策确定的项目、政策可不纳入事前绩效评估范围。”二是明确“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政策可不纳入事前绩效评估范围”。三是明确“市财政局可授权市级预算部门和单位对市财政局认定的新增重大项目、政策自行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四是明确“本办法发布之前由市财政局印发的制度和办法中对事前绩效评估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问新修订《办法》中增加了对产业类政策事前绩效评估要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的要求,具体原因是什么?公平竞争审查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答:根据《国务院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以及《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等有关要求,政策制定机关制定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应当进行公平竞争审查,重点审查对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商品和要素流动限制、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成本和生产经营行为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公平竞争审查。 此次在《办法》中明确了“对产业类政策进行事前绩效评估要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的要求,有利于在政策制定时,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促进和保护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保障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提升我市在政策制定时的合法合规性,推动我市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问新修订的《办法》中对事前绩效评估结果应用方面有哪些调整?答:新修订的《办法》通过强化事前绩效评估结果应用,进一步推动绩效管理工作与预算编制工作的有机衔接。 一是明确了事前绩效评估结论与评分挂钩机制。在新修订的《办法》中,评估得分在60分以上的项目(政策),结合评价结论,予以支持或部分支持;评估得分在60分以下的项目(政策)不予支持。 二是强化事前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对于评估结论为“不予支持”的项目,将原《办法》中核减部门项目预算数,修改为核减部门整体预算数,更加强调预算约束的严肃性,进一步压实预算部门主体责任,加强部门绩效管理意识。 三是明确了项目二次申报时间。在新修订的《办法》中明确了“不予支持的项目(政策),半年内不得再次申报”。避免低质量项目反复申报的情况,提高项目申报质量,有效推动绩效管理工作与预算编制工作的有机衔接。来源:市财政局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提出要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以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为主要手段,整合工程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实现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业化。意见在加强系统化集成设计、优化构件和部品部件生产、推动构件和部件标准化、推广精益化施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加强系统化集成设计方面,要求推动全产业链协同,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建筑师负责制;促进多专业协同,通过数字化设计手段推进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修等多专业一体化集成设计,提高建筑整体性;推进标准化设计,实施建筑平面、立面、构件和部品部件、接口标准化设计,推广少规格、多组合设计方法,以学校、医院、办公楼、酒店、住宅等为重点,推广装配式建筑体系。 在优化构件和部品部件生产方面,推动构件和部件标准化,完善集成化建筑部品,编制主要构件尺寸指南、新型建筑工业化构件和部品部件相关技术要求以及集成化、模块化建筑部品相关标准图集;推进型钢和混凝土构件以及预制混凝土墙板、叠合楼板、楼梯等通用部件的工厂化生产,满足标准化设计选型要求;发展安全健康、环境友好、性能优良的新型建材,推进绿色建材认证和推广应用。 在推广精益化施工方面,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鼓励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推进钢结构住宅和农房建设;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完善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和消能减震、预应力技术的集成应用;推进建筑全装修,推进装配化装修方式在商品住房项目中的应用,推广管线分离、一体化装修技术,推广集成化模块化建筑部品。 意见明确,要加快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大力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加快应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传感器网络、低功耗广域网、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边缘计算、射频识别(RFID)及二维码识别等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工地的集成应用;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探索工程保险制度;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大钢结构住宅在围护体系、材料性能、连接工艺等方面的联合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专业人才培育,培育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技能型产业工人;开展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评价,制定评价标准,建立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意见要求,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新型建筑工业化专项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实施范围。政府投资工程要带头按照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建设,鼓励支持社会投资项目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 摘自——《中国建设报》
网站首页
业务领域
电话咨询